
有时候一辆车能引发的关注,远不止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最近在成都,有一辆路虎揽胜被法院拍卖,消息一出来,圈子里立马炸了锅。
毕竟揽胜这车,在很多人心里就是成功的象征,不少老板或者生意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开上这么一辆。
可这次让大家咋舌的不是车本身,而是拍卖的过程:30多万的起拍价,直接把几十个人吸引到现场,最后杀到83万多才成交。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离谱?一开始,法院定的价格是30.38万,大家都觉得捡漏的机会来了。法拍车嘛,按理说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再加上二手车,谁都想来碰碰运气。
结果报名的人多得出奇,光是参与竞拍的就有46个人。法拍市场里,这样的热度其实并不常见,尤其还是揽胜这种豪车。现场气氛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你来我往、加价到手软。
最终187轮加价,成交价飙到83.38万,硬是比起拍价高出53万,溢价率达到174%。别说旁观的人了,连很多专业做二手豪车的都觉得不可思议。
很多人就开始算账了:这车是2019年款,7年车龄。当年新车指导价是122.5万,最新款已经涨到141万多。
现在花83万买一辆开了几年、而且还是法拍的二手揽胜,值不值?如果放在普通二手车市场,可能要便宜不少。
网上有同款、同年份的二手揽胜,挂牌价普遍在70万左右,有些甚至60多万就能拿下。可是法拍这场,愣是拍出了远高于市场的价格。
有人说,法拍车本来就是捡漏,不会有这么高的溢价。但现实就是,大家一哄而上,反而把价格炒上去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路虎揽胜的品牌效应确实比较强,很多人买车就是冲着这个头衔去的。
另外,法拍车的低起拍价会给人一种“稳赚不赔”的错觉,大家都觉得刚开始价格低,最后不管怎么加,总归比市场价便宜。
可一旦竞价开始,现场气氛一热,很多人容易冲动,最后变成“谁都不愿意放手”,把价格推到高点。拍卖现场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心理博弈,尤其是涉及热门豪车的时候。
还有一个原因不好忽略,就是近几年豪车二手市场本身变化很大。疫情之后,不少人资金链紧张,豪车流入法拍市场的数量增加。
买家心态也变了,大家不再只追求“新”,反而觉得买二手豪车更划算。
可这次成都这辆揽胜拍到高价,也说明部分人对法拍车的实际状况、后续手续、车况等,可能并没有足够了解。有些人只是被低价吸引,忽略了保养、维修、过户等隐性成本。
业内人士经常提醒,法拍车虽然便宜,但手续、车况复杂,风险也高。拍卖现场的火热,其实是一种“价格幻觉”,很多人最后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实惠。
再往深里看,这场拍卖其实折射了大家对“成功符号”的追捧。路虎揽胜不只是车,更像是一种身份的展示。很多人愿意为这个标签买单,哪怕是二手,哪怕是溢价。
这背后也能看出,社会上对于某些品牌的认知早已经超越了实用层面。甚至有人说,买揽胜不是为了开,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开揽胜。这种消费心理在豪车拍卖市场特别典型。
回头来看,这件事引发的热议不只是“买贵了”或者“捡漏没捡成”,更多的是大家对于法拍市场、豪车溢价、消费心理的讨论。
有人觉得这是市场行为,愿打愿挨;有人认为是跟风炒作,盲目冲动。也有人担心,随着法拍市场越来越热,未来捡漏机会会更少,甚至出现更多“炒高价”的情况。
其实每个人看法不同,但这场拍卖至少提醒大家:买法拍车前,务必擦亮眼睛,算清所有成本,不要轻信所谓“低价”迷局。
这事过后,成都的二手车圈子里还在讨论,有人调侃“七年路虎能卖八十多万,真是路虎揽胜不怕贬值”,也有人感叹“有钱人的世界,咱们不懂”。
但无论怎么看,这场拍卖都给大家上了一课:豪车不是捡漏的代名词,拍卖市场也不是稳赚不赔的赌场。冲动一时,后悔一世,买车还是得回归理性,别让虚荣心牵着鼻子走。
深圳十大配资公司,专业实盘配资,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