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辛弃疾生于动荡年代,年少时曾亲历战火,胸怀收复山河之壮志。然而世事难料,中年以后的他渐遭冷遇,最终选择归隐乡野。《题鹤鸣亭》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字里行间既透露出对往昔的释然,又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这首作品以极其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者形象,通过看似平淡的日常场景,传递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智慧。诗中没有激昂的呐喊,也没有悲切的哀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平和与从容,让人在静心品读时,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感悟。
图片
题鹤鸣亭
辛弃疾〔宋〕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壹】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释义:描绘隐士形象:林中有一位稀疏头发的老人,在夕阳中拄着手杖面对秋风站立。
夕阳下的身影与秋风相伴的画面,透着淡淡的寂寥,却也展现出一份独特的从容。那个'对'字用得极妙,不是抗拒也不是逃避,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与自然相处。
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那些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不再需要喧哗的证明,只需静静地站在那里,与天地对话。秋风虽凉,斜阳虽暮,却自有一番滋味在其中。这种姿态或许正是岁月赋予的礼物,让人学会与万物和谐共处。
图片
【贰】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释义:表达对功名富贵的超脱:追求功名的心思已如静水般平静,认识到富贵本质上是虚幻的。
将心比作静水,这个比喻格外贴切。水本无形,随物赋形,却能映照万物而不留痕迹。经历过世事沧桑后,方能明白许多执着原本不必。那些曾经看重的东西,如同水中的倒影,看似真实却触不可及。
这种认识不是消极,而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智慧。静水般的心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历的积累,最终才能达到这般澄明透彻的境地。
图片
【叁】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释义:既可净化心灵追随佛祖,也可以勉强欢笑与孩童为伴。
两种选择看似不同,实则都是寻找内心安宁的方式。与孩童相伴,听着他们纯真的笑语,看着他们无忧的嬉戏,不知不觉中也会被这种简单快乐所感染。即便最初只是勉强为之,但真诚的陪伴往往能带来意外的慰藉。
这种选择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不在虚无缥缈中寻求解脱,而是在日常琐碎里发现意义。与纯真为伴,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图片
【肆】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释义:客人来说的闲话不堪入耳,所幸近来耳朵渐渐听不清了。
听力的衰退在这里反而成了某种恩赐,让人得以避开无意义的闲谈。这并非自欺欺人,而是一种选择的智慧,将注意力放在值得关注的事物上。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懂得筛选什么是值得倾听的,什么应该置之不理。
这种选择性'失聪'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它让人能够守住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有时候,适当的'听不见'反而能让心灵更加清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深圳十大配资公司,专业实盘配资,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