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夏季是吃姜的最佳时机,尤其在伏天的三十天里,对于身体阳虚或体内有寒之人,此时吃一些性温的食物(生姜),再借助自然上升的阳气,可以更好地祛除寒邪、升发阳气,能赶走身体上各种小问题。
图片
姜本身是一味中药,用法也很多,不同用法可针对不同病症。
针对身体不同问题对于姜的选材各不同,像侧重温补中焦的干姜,解表散寒的生姜,中和温燥的生姜肉,利水消肿的生姜皮....它们发挥的养生功效、适宜的人群都各不同。
今天百草君就分享5个姜疗法,可祛病的食用方法。
醋泡姜一改善心脑血管病
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凝集,从而起到预防血管堵塞的作用。
图片
生姜与醋融合后,使生姜里的一些成分,融入到醋中,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很适合高血压高血脂的朋友食用。
方法:将生姜切片,用米醋浸泡,装入封闭容器中,一周后食用。最好在7-9时吃。
研究证实:新鲜生姜挥发油(如姜烯酚)含量是干姜的3倍以上,对血管扩张作用超出37%。
紫苏姜米泡茶一湿气重克星
图片
夏季很多人不停地喝冷饮,使体内湿气增加,脾胃越来越差。此时,正是喝紫苏姜米茶的好时机,隔三差五吃上一回,能祛湿气,健脾胃。
经科学研究发现,紫苏叶表面密布的绒毛能深入脾胃,像微型吸尘器吸走湿浊,是真正的祛湿高手。而生姜的辛辣成分,能融化经脉里的寒气。两者搭配可以称得上是祛湿排寒的黄金搭档。
方法:准备紫苏5g,大米30g,生姜2片。生姜切丝、大米干炒至焦黄,加紫苏叶煮水。央视《健康之路》推荐过类似方子,称之为“祛湿三剑客”。
生姜驱寒、紫苏发汗、炒米健脾,夏天泡一壶代替冷饮可祛寒除湿。
注意:生姜不要去皮。
生姜贴脚心一改善宫寒
图片
老话常说,“寒从足下生”。脚底是寒气入侵的“后门”,尤其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或经常宫冷痛经、遇冷腹泻的女性,很适合在夏季用生姜贴脚心方法“冬病夏治”。
生姜性温,具有驱寒祛湿的作用,贴敷涌泉穴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逼出下焦寒湿。
方法:贴敷前,可用艾叶煮水泡脚15分钟,擦干水分后,将生姜片贴于脚底涌泉穴,用胶带固定好,穿上袜口比较宽松的袜子。
生姜红糖饮一缓解空调病
夏季久待空调房,容易体表受寒,出现打喷嚏、怕冷、打寒战、流清涕、肌肉关节冷痛等症。
这时候,适合用生姜搭配甘温的红糖,入脾经温暖中焦,缓解寒症,还能调和生姜的辛辣口感。
方法:取鲜姜5片,加适量红糖与水同煮,水沸后继续煮 5 分钟即可。生姜红糖饮适用于外感寒邪初期,但不可久服。
干姜参术汤一解决脾胃受寒
图片
如果总是出现倦怠乏力、脘腹冷痛、吃凉食物容易腹泻,就是脾胃虚寒所致。此时,就要用到干姜深入中焦温煦脾胃。干姜热性更强,药性“守而不走”,是扶助阳气的更佳选择。
搭配参药补益脾气,炒白术健脾燥湿,能将药力归于脾胃,增强温中健脾的作用。
方法:取干姜6 克、炒白术 9 克、炙甘草 6 克。加适量清水浸泡 20 分钟后煎煮,水沸后转小火煎 20-30 分钟。滤出药液,分2次温服。(脾胃本身虚寒的患者,连姜皮一起食用会加重症状,最好去皮)
特别注意:
特殊人群谨慎食用,如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生姜。
参考文献:
[1]张传文, and 李运伦. "生姜活血化瘀作用探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36.1(2020):4.[2]郑新蓝. "生姜的N种用法." 科普天地 2(2017):1.[3]钱忠宇. "姜的正确用法." (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深圳十大配资公司,专业实盘配资,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