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在北约峰会上玩了一手漂亮的"空手套白狼"——宣布未来美国给乌克兰的军援全部由北约买单! 7月10日达成的协议显示,美国只需从自家库存调拨武器,而账单将划给32个盟友分摊。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局背后,竟还藏着特朗普与普京通话谈崩的狗血剧情。
美国国防部文件显示,7月初美军拦截导弹库存告急,中东和欧洲的双重消耗导致爱国者导弹库存仅剩战备需求的25%。 特朗普政府随即暂停原定7月1日对乌输送的防空系统。
但戏剧性转折发生在7月8日俄罗斯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后——128架无人机混编导弹夜袭基辅等地,造成切尔尼戈夫医院墙体崩塌,17名医护当场被埋。 泽连斯基连夜发布的急诊室废墟照片在社交媒体刷屏。
特朗普在空袭后紧急致电普京,通话持续55分钟却毫无进展。 克里姆林宫随后公开声明称"拒绝停火建议"的瞬间,特拉华高尔夫球场上的特朗普被记者拍到怒摔推杆。
愤怒的美国总统48小时内急转弯:批准提供防御性武器,还炮制出"北约100%支付费用"的新方案。 华盛顿邮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国防部长奥斯汀签署命令时动用的仍是拜登时期审批的援乌资金余额,2025财年剩余金额锁定38.6亿美元。
五角大楼的运输清单显示,7月11日启运的武器包括2套爱国者系统配件和120枚配套导弹,这些装备需要中转德国拉姆施泰因基地。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新闻会上苦笑解释:"盟友分摊机制将按GDP比例执行。 "德国《明镜周刊》曝光内部文件:柏林需额外支付18亿欧元采购新防空系统填补美军库存。 当记者追问东欧国家是否知情时,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当场离席抗议。
俄罗斯的报复来得比预想更猛烈。 在特朗普宣布新政策后24小时内,俄军发动了728架次无人机和导弹混合打击。 乌克兰防空司令部记录显示,10枚拦截弹才能防住1次夜袭。 而更令北约焦虑的是:俄国防部7月12日视频展示的生产线正以每月250万发炮弹的产能碾压乌军,这相当于乌军炮弹消耗量的3倍。西方情报机构确认俄军半年内增兵21万控制顿涅茨克7个居民点,采用围点打援战术消耗乌军生力军。
泽连斯基办公室显然嗅到政策转向的气息。 在特朗普宣布北约买单的当天,基辅突然宣布制裁5家中国科技企业,理由是"向俄提供无人机零件"。 被列入名单的包括深圳大疆创新等企业。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立即挂出严正声明,大使耿爽用数据反驳:"2023年对俄出口军民两用物资金额下降76%,所谓军援纯属虚构。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务院同日向记者透露:至今未掌握中国援俄的确凿证据。
柏林防务分析师玛丽亚在推特点破玄机:"乌克兰用企业黑名单替代前线捷报当投名状。 "这份名单被欧美媒体发现存在硬伤:其中某医疗设备公司根本不生产无人机部件。 更微妙的操作是乌总统府启动人事变动预案:计划调现任防长乌梅罗夫任驻美大使。 华盛顿外交圈流传其使命是游说国会继续拨款,尽管新政策名义上已转嫁成本。
北约内部裂痕因此次买单计划彻底公开化。 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召集欧洲峰会商讨独立应对方案,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勒布里斯在LCI电视台直言:"美国把北约改造成军火支付机构。 "该观点获得波恩大学战略研究所数据支持:2024年欧洲实际承担援乌份额已达60%,总金额突破300亿欧元。 而北约年度联合预算仅25亿欧元。
俄外长拉夫罗夫12日在记者会嘲讽新政策:"资本家发明战争外包。 "克林姆林宫同时放出风声:普京收到多方停火方案,包括沙特提出的俄军保留乌东四州的折中计划。 乌克兰情报局长布达诺夫在基辅安全论坛上的发言引发全场骚动:"我们正酝酿冬季停战协议,但谈判桌必须美国在场。 "
当美国国会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最新武器运送表时,赫然发现清单底部标注的武器类型全部被限定为"防御性质"。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墨菲在推特点出要害:"所谓100%北约支付实际是伪命题,乌克兰收到的仍是美制武器。 "空军参谋长布朗接受ABC采访时承认:新机制可能导致武器经北约基地中转耽搁72小时,而这些时间够俄军发动2轮大规模空袭。
战火中的哈尔科夫见证着残酷现实。此刻华盛顿的政客们,正为谁该买单吵得不可开交。
深圳十大配资公司,专业实盘配资,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